字體大小選擇 
信託晚美人生4》長者安養信託 善用房產打造穩定現金流(2022-02-07)

63歲的許女士遠嫁美國多年,兒女都已成家立業,丈夫幾年前過世;這陣子疫情嚴峻,加上有感於人生無常,她將財產大多分給孩子,自己選擇返台,想多陪伴長期獨居的年邁母親,以彌補過去沒在身邊孝敬的遺憾。

子女狂啃老 以房養老成解方

一天,84歲的老母不慎摔倒,小腿骨折,許女士陪著住院了1個月,日夜照料,連自己都累壞了。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老家,雖然生活機能不錯,但沒有電梯,母親出院後,恐怕就再難下樓出門。此時來探視的弟弟,開口閉口談的都是借錢,不然就是遊說母親趁著屋況還不錯趕快賣掉,讓他去創業做生意,隻字未提要幫忙照顧。

許媽媽尚未失智,但耳根子軟,多年積蓄已被弟弟拿走不少,房子是爸爸留給媽媽養老用的,雖然母親年事已高,也不能沒有老本。許女士自己有退休金,卻難以全額負擔母親入住安養中心的費用。幾經比較,她覺得「留房養老」比較適合她們的需求。

 「雖然有以房養老的選項,但要是沒還錢,房子就屬於銀行,媽媽會捨不得。」許女士考量到自己未來還是會往返美國,母親在安養中心可以獲得較好的照顧,因此與銀行討論後決定,將空出來的房子給包租代管業者管理,每個月可收兩萬元租金,直接進入安養信託專戶,支付母親入住安養機構的費用,不但不用擔心財產被挪用或詐騙,還能享有3年稅負減免與補助。母親也同意這個安排,只交代要等她往生後,姊弟倆才能討論怎麼處理房子。

資誠稅務諮詢公司董事鄭策允指出,人老後難免有失能、失智症狀,台灣目前有超過28萬的失智人口,而且人數有加速上升的趨勢,沒有下一代的人應趁意識清醒時規畫;就算有小孩,也要有「養老防兒」的心理準備,提前規畫安養信託。除了確保錢能用在真正該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能設定意定監護機制,只要長輩進入監護宣告的狀態,意定監護人就可以代為決定,兒女也不能隨便解除信託,把錢拿走,對長輩資產更有保障。

很多人擔心錢進入信託就被鎖住,但實際情形卻是避免了很多家庭糾紛。合庫信託部商品科科長李翠芬舉例,過去中南部很多作法都是把爸爸的一塊地賣掉,大概200、300萬元,讓爸爸住養老院;通常設定長子帳戶扣款繳交安養院的月費,但實際上又會互相猜忌—弟弟覺得大哥會挪用爸爸資產,妹妹覺得哥哥可能為了省錢,不會給爸爸最好的照顧,吵個沒完,最後只好交付信託,小孩都來當監護人,就沒人能說話了,而金融機構有法律背書,也比較願意推動。

房屋包租代管 委託人仍持有產權

其實,台灣人並非沒錢,只是過度集中在某幾類資產上,以至於在規畫老後安養時出現資金缺口。像是台灣人很愛買保險,平均每人3張保單起跳,但都是儲蓄險,身故保障自己用不到,也很少思考理賠金可以如何更有效應用。國泰世華信託部協理趙子仁指出,等主管機關放寬跨業行銷規範後,國泰人壽將會大力去推廣保險金信託,讓受益人更能獲得長遠保障,安養照護也會更完善。

除此之外,台灣人有土斯有財觀念濃厚,往往打拚大半輩子,只有房子最值錢,但從退休到身故這段期間,醫療費用可能高達數百萬元,不小心活太久,現金就用罄斷炊;因此早在2015年,公股行庫就陸續推出「以房養老」(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以因應高齡社會需求。

目前以房養老業務市占率最高者為合庫銀行,產品概念就是讓即將退休,卻還未存夠資金的民眾,只要年滿60歲以上,就可將房子向銀行抵押,換成養老金,年利率最低1.73%,再透過信託規畫成每月領用;而依據房價與實際需求,最長可領35年。

不過,開辦至今,以房養老件數僅5626件,核貸額度為321億元,不管是件數還是金額的增速都很低。背後原因不外乎是民眾認為申辦後房子就變銀行的;要是提前身故,房子就會法拍,銀行結清有剩才會給繼承人,對繼承人不划算。

銀行解釋,房子的產權和使用權仍在委託人身上,只要繼承人連本帶利還錢,仍可把房子拿回去;但實務上若不是位於雙北精華地段的房子,核貸成數和金額都不如民眾所期。對此,業者再推出留房養老的進化版─跨業整合包租代管;不過,目前只有兆豐銀行和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租服全聯會)有案例成案,臺企銀、合庫和臺灣銀行陸續跟上。

不同資產規畫 可用一份契約解決

此外,很多人以為不同資產或不同目的,要成立不同信託,其實可以把不同類型的資產簽在同一份契約中做整體規畫。國泰世華趙子仁指出,信託規畫可以很多元,做自益/他益,共同委託/共同受益,要實支實付還是定期撥付均可。

像是去年起,交易未上市櫃公司股票要計入個人基本所得課稅,不少中小企業主就將股票交付信託,把孳息用來照顧員工或下一代,也能移轉所得,適度調節自己要繳納的綜所稅和贈與稅;也可以反向操作,將股票分批贈與給小孩,孳息留給自己安養,但母股都鎖在信託中,設定律師或公司老臣為監察人,身故後,再由遺囑指定繼承或捐贈公益。

去年《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退休後,將持有的股權交付信託,孳息再投入公司營運,照顧自己也穩定公司經營權,讓雜誌社能維持財務自給自足。在不可逆的高齡化趨勢下,用信託保障財產安全,將成維繫優質老年生活的關鍵。

資料來源: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a6527d5b-ecc0-4121-8387-1f2a608fc70c

Google全文檢索
影音資訊